今天小盈代表公司參加轄區的建設活動。在活動中認識了莫總,并在得知小盈是代賬公司的老板后,就立馬拉著小盈請她幫忙支招。莫總介紹2021年公司準備對舊生產設備進行大修,預計大修過程中所耗材料費、配件費186萬元,支付工人工資8萬元,總花費194萬元。而整臺設備原價值為360萬元,預計可使用年限5年。莫總問詢在財稅方面如何更有利于公司,小盈建議踩準臨界點,可以遞延納稅。
【分析】
企業修理固定資產預算支出,要求生產部門加強與財務部門的溝通,結合企業盈利情況有計劃地制定,將不必要的資本化支出日常化,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。
【對比】
籌劃前,花費194萬元,超出了設備原值(計稅基礎)的50%,一律作為大修理支出。應按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5年分期攤銷,每年可在稅前扣除額為38.8萬元。
籌劃后,在大修之前,合理安排部分配件或材料費,節省修理支出,共計花費179萬元,在180萬元以下,將該部分支出視為日常維修。
【結果】
籌劃后,發生的修理費用179萬元在代理記賬時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稅前進行扣除,獲得遞延納稅。
政策依據
1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》第十三條規定:企業發生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,作為長期待攤費用,按照規定攤銷的,準予扣除。
2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》第六十九條規定:
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(三)項所稱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,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:
(一)修理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;
(二)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%以上。
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(三)項規定的支出,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。